传慈父家风 兴粮人正气
发布时间::2016-08-24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晒家规家训?讲家风故事】

传慈父家风 兴粮人正气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每次听到刘和刚的这首《父亲》,都会觉得歌词描述的正是父亲当年的形象,仿佛又看到了父亲辛勤劳作的背影,更让我想起父亲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传承的家风故事。

节约篇
  1、饭米粒。在我有记忆的时候,那时候一家七口人,全靠父亲的工资和母亲做临时工的收入养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的时候,父亲总是要求每个人的碗里、桌面上不留一粒米粒,必须全部吃完,落在桌面上的米粒也得一粒一粒捏起来放到嘴里吃掉。有时候因为年龄小调皮,不听话不买账,仍然有米粒没有吃光,父亲就会手拿一双筷子,喝令返回桌子,一边耐心讲粮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能浪费,一边发出警告,如果还是不听,那双筷子很快就会“飞”到你拿筷子的手上,让你疼的流泪大叫,下次再也不敢不听,记得节约。此举虽有点武力,但记忆深刻。因此,我们一大家人吃饭的碗里、桌面至今都养成习惯,很少留有米粒,包括现在我们的儿孙都能传承老父亲教导的节约习惯。
  2、分月饼。现在的孩子,什么广式、苏式的月饼没吃过,还懒得吃。我们小时候,月饼只是外面一层油纸包裹着,吃起来既有荤油的香味又好像有点淡淡的臭味,馅中只有红绿丝的,哪有现在美味的火腿、香肠和杏仁。记得每到八月半的时候,父亲会让我们姊妹五个围在桌旁,一块月饼用刀切成五块三角形,如切得稍有大小,依次将稍大的分给年龄小的,稍小的分给年龄大的,不准争抢。吃的时候,要左手上面放月饼,右手轻拿靠近嘴边,也就是左手等着漏下的月饼碎末,吃完后将左手的碎末再倒进嘴里吃掉,一点不能浪费。切完月饼后包装油纸上剩余饼皮和碎末,便是父亲犒劳自己的美食。月饼这样的吃法在我们家一直延续了很多年,现如今只有偶尔会将这个家风故事讲给我们的儿女听听,让他们在如今不愁吃的年代,也要牢记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3、穿衣服。因为家里孩子多,为了节约,和许多人家一样是“新老大,旧老二,补补纳纳给老三”。当时我们姊妹五个都穿过打补丁的衣服,却从无怨言。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虽不再穿补丁衣服,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能延续下去,教育我们的后代代代相传。

自律与诚信篇
  现如今的“三严三实”,我父亲很多年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就能体现其中。
  1、不拿公家的东西。记得是1984年,父子俩都在第一饲料厂饲料车间工作,父亲当时是车间主任,在我看来也就是个芝麻官。但有位领导带来一个看上去像是干部模样的人,在车间里装了几斤配合饲料,准备带回去钓鱼当饵料,其实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值几个钱。但是,刚好被父亲遇见,父亲当作领导的面,要求那人立即将饲料倒回车间,不让其带走,还说要是谁都能这样做,那公家的损失谁来承担。此事,让厂里的领导和带来的人没有一点面子,还反过来与他打招呼,将饲料倒回车间,要的话,开了票再来。我当时觉得要是地上有个洞,肯定一下子就钻进去。回家后我和父亲为此事展开了“口水仗”,我说别人巴不得为厂里领导做点什么,也就叫“献点殷勤”、“拍拍马屁”,你个小小的车间主任,反倒好,为了几斤饲料去得罪领导,厂又不是你家开的,你家开的还有个人情往来呢。父亲一点没发火,其实他是个慢性子坏脾气的人,只静静地说了句:反正公家的东西,我自己带头不拿,别人也不许拿。你记住现在能贪小便宜以后便会吃大亏,处处要严以律己,诚实做人。这件事让我好长时间无地自容,同时担心老父亲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甚至会遭到打击报复。还好,后来不但没有成为反面教材,还得到了厂领导和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随时都会以此事当镜子,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2、勤借勤还。父亲从来不会麻烦别人,更谈不上向人家借钱,家里急用钱时,都是妈妈出面,但他总要敦促抓紧还上;需要借邻居家的劳动工具什么的,用完立即还给人家,总是说“勤借勤还,再借不难,做人做事要讲诚信”。

礼教篇
  1、礼让。父亲因为是作为技术骨干从苏中供销系统支援苏北来到射阳粮食系统的,因此当时总会从老家泰州带来不少的好吃特产和教育礼让的习惯。早茶吃干丝,既便宜又好吃;荞麦面和京果粉又香又甜;白果就像进口水果一样稀有;油果花生离很远就能闻到香味;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但是每次姊妹五人分着吃的时候必须做到年龄大的必须让着小的,要谦让,哪怕吃一点点的“亏”。
  2、夹菜。吃饭时夹碗中的菜,不得过河夹菜,就是只能夹靠近你面前碗边的,不能夹旁边或对面碗边的菜,更不能在碗里反倒找好的,甚至将碗拉到面前,一旦发现有此类现象,轻者警告,屡教不改者就会被“赏”一筷子,让你长记性。这是我们家每个人必须做到的,长辈放样子给晚辈学,可谓上行下效,人人遵守。
  3、吃肉。小时候,由于家里人口多,经济条件差,往往要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吃上一顿肉,父母尽量挑肥一点的连骨头带皮的便宜,而且肥的油多耐吃,所以是肉和骨头一锅下。不像现在条件好,肉和骨头是分开单卖,要哪块就哪块。吃饭时,每个人必须遵守吃肉礼让“三肥两瘦一骨头”的规矩,也就是有肥有瘦有骨头时,不能挑肥拣瘦选了吃,要先吃肥的,不能自己喜欢瘦的都吃瘦的,不要光顾着自己,要顾及到别人。

敬业篇
  父亲在我们印象中的形象就是蓝色发白的劳动布工作服和一顶褪色的蓝工作帽,两只护袖总离不开袖笼。他一生中穿过最高档的衣服,是他六十岁时,我在上海中百一店给他买的三百多块钱人字呢大衣;最高档的鞋是一双九十多块钱的棕色皮鞋。他嫌贵,不肯穿,除非出客时偶尔穿上,直到他1994年去世,放在家里,还和新买的一模一样。
  中午下班回家吃饭时,为了节约时间,他身上的灰尘是稍微掸掸,帽子是从头上慢慢脱下,平移放在旁边的凳子上,还调侃说掸了马上又有一层灰,不如不掸,吃饭也就几分钟。但是,他平时吃饭是慢嚼细咽,起码半小时以上,我妈妈经常埋怨,好像是离开你地球就不转了。
  那时候厂里发电影票看电影,父亲也喜欢看,但是厂里饲料车间没有现在的粮油加工设备先进,机械经常出故障,父亲一般带着修理工人一起抢修,等修好了,有时已过了开映时间。他来不及回家换衣服,穿着工作服急急忙忙就进了电影院,如果是现在根本就不让进场。父亲经常是不按电影票的座位坐,倚在墙角走廊或最后面看电影,怕影响其他人。有时,他还风趣的说别人,你别把我的衣裳弄脏了,每次如此,妈妈和我们都会说他“没素质”,可他依然是我行我素。
  七、八十年代的粮食加工设备除尘设备效果比较差,车间里烟雾弥漫,戴上口罩几分钟就出现两个鼻孔黑印,高温季节喘不过气,根本无法戴上口罩,父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罹患职业病尘肺,这种病盐城市也很少,市职业病防治中心定期打电话让父亲去市里体检,但他从未去过,总说就是有点咳嗽痰多无大碍,不麻烦组织。让我们感动的是,父亲去世以后,市职业病防治中心还打电话让父亲去市里体检。如今我经常有机会到益海、中粮等大型企业,参观现代先进的大米、饲料加工设备,车间可谓“一尘不染”,再也没有过去车间雾霾。唉!早发展些年,或许父亲能多活些年呢。
  父亲上下班从不迟到早退,只有早上班迟下班,并且严格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使得我们同样延续,自觉遵守。
  

  到如今,虽然老父亲离开我们已二十多年,栾氏家族在射阳等地已祖孙四代二十多人,但人人时刻都牢记并遵从父亲教诲节约、自律、诚信、礼让、敬业的栾氏家族家风。

                             (射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栾亚军)

【打印本页】【加入收藏】【关  闭】
主办:江苏省www.b82.com
主办单位:江苏省www.b82.com 承办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粮食行业协会 电子信箱:yclsj666@163.com
备案号:苏ICP备09042975号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