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日记:惠农落到细处、实处
发布时间::2017-08-31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根据局党委统一部署,我们于8月16日上午集中到阜宁县新沟镇新西村和合力村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我被安排在新西村四组,走访了三户:葛步春、葛克善、葛步贵。由于通往四组的桥正在修建中,我们从陈集镇的一个邻村的桥绕了过去,听四组队长葛大爷说下车后还有四里多路要走,我看着明晃晃的太阳,感受着知了不断叫着的升腾起来的高温,顿时有点腿发软,不禁感叹农村要想富,就得先修路。
  第一户来到了葛步春家,他刚干完农活回来,今年71岁,由于患有肺气肿,干点活就气喘吁吁,坐在桌边好久才平静下来,妻子王秀宝67岁,热情的招呼我“来碗粥”,淳朴的让人感动。葛步春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出去了,大儿子智力残疾,47岁未成家,跟着老两口一起生活,二儿子在南京打工,小儿子已成家,在阜宁打工,分家分出去了。家里有五亩二分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就是种田,一年收入5000元左右。我问大爷:够生活吗?大爷随即笑了:啥叫够啊,在农村勉强维持生活吧,就是不敢生病。说得真让人心酸,啥时候党和政府的医保政策多多倾向于农村,提高新农保的报销比例,让他们都看得起病才能真正的脱贫。问及大爷有什么诉求时,大爷说,水稻种植离不开水,请求村四组建设电灌站。
  第二户走访了葛克善,他今年64岁,一家七口人,二儿子在外工作,跟大儿子家生活在一起,老两口主要收入来源种田,家里有五亩8分田,年收入6000元左右。问及诉求时,克善大爷立马激动起来,从房间里抱出一摞电线、一摞水管,说这是每年种植水稻时用的,因为村里的河一年干几次,水稻田的水需要铺很长的管子从别的地方运水,经常发生抢水的现象。农田种植无水源是头号问题,大爷也强烈请求建设电灌站,方便农田种植。我把两位大爷的诉求详细的记录下来,反映给镇里,目前已接到反馈:电灌站建设已经列入规划之中。让人不由得心生快慰。
  最后来到了葛步贵家,在路上队长就跟我说到时你不要害怕。葛步贵今年71岁,妻子黄梅花61岁,智力残疾,眼睛和手都有问题,一家两口人,无儿无女,无田地,五保户,主要收入来源:五保补助、残疾补助,一个月几百元钱,忠厚的老两口没有诉求,队长在旁边替他们补充了句:家庭挺不容易的,如果每年能有点补助就更好了。
  8月16日下午,到市二中家属区田苑小区走访了两户社区住民:顾秀英、周庆云。到顾秀英家时,敲门敲了很长时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好久门才开了一条小缝,真的很无奈。我大声的自我介绍并说了来意,并把工作证给她看,她才放下点戒心,站在门缝口跟我聊了起来:她今年65岁,楼王人,跟女儿租住在一起,女婿打零工,女儿王琴在水城度假酒店上班,身体刚刚动了手术,暂时在家休息,外孙子上初一,外孙女儿四岁。问及诉求时,她犹犹豫豫的说家庭困难。
  随后上楼到了周庆云家,周庆云65岁,新兴人,患有肾脏瘤,正在等待动手术,家属患食道癌去世6年,当时治病花了不少钱,儿子打工,要养活一家四口,现在拿不出多余钱出来给她动手术,这次全靠兄弟姐妹凑钱给她付手术费用,而且新农保报销比例低。她说着说着就擦起了眼泪,让我不胜唏嘘。
  我想在农村这种因病致贫的家庭不会少,可是有多少家庭致贫后病看好了呢,可能很多都是边治边放弃了,有的东借西凑举全家之力治好了病,面对着巨额债务,何时才能脱贫。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保障了农民,就保障了我们的粮袋子。所以真心觉得,国家应多多制定有利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政策、好措施、好办法,针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应该更惠农、更细、更实。作为粮食人,我们要更好的服务农民增收,多替农民着想,多为农民分忧,多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把更多的利益让给农民,并且落到实处。

 

 

                                         张明明
                          2017年8月30日

 

【打印本页】【加入收藏】【关  闭】
主办:江苏省www.b82.com
主办单位:江苏省www.b82.com 承办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粮食行业协会 电子信箱:yclsj666@163.com
备案号:苏ICP备09042975号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